怎么能把画眉鸟雏养好?
我养的鸟大都来自北京昌平,那里是著名画眉之乡,乡民多以养鸟捉虫为生。每年秋高气爽的时候会有不少人从全国各地赶到那儿收捕画眉。 说起怎样养好一只小画眉,这要从很多方面来说,在这里我就简单谈谈如何把一只刚出巢的小鸟养好。
1. 食盒里的食物要丰富
对于刚离巢不久的小鸟,应该准备丰富的食物,小米是最适合的,每天更换新鲜的小米和杂粮,加入切碎的瘦肉丁(鸡肉、鱼肉均可)和新鲜的蔬菜,水果,这样就能满足小鸟生长的所有需要。
2. 保证营养全面 除了一日三餐之外,最好还能有额外的加餐,鸡蛋黄是最好的选择,煮熟后捣碎拌在食盒里给小鸟吃。若是能买到带壳的新鲜熟蛋黄那就更好了,这样能够补充钙磷等矿物质和维生素。如果嫌麻烦,也可以直接补充维生素添加剂。
3. 讲究卫生 小鸟的食盒要保持清洁,每日清洗并消毒,饭菜一定要煮得熟烂,以防呛到小鸟或者造成肠道不适。若是有条件,可以给小鸟喂点益生菌调理肠胃。
4. 注意观察 小鸟的食量会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,根据我的经验,一星期左右的小鸟每次能吃6~7粒小米,一个月以后就能吃到10多粒。如果吃多了,可以少喂一点,但切忌一次性喂太多或者隔很久再喂,这样容易积食。
5. 保暖避光 如果是不怕热的新手,可以把小鸟直接放在空调房内,保持空气清新,温度控制在28℃以下。如果是新手且怕热的,可以把小鸟放置在散放着温度计的房间里,温度控制在24℃以上。切记不要直接把空调冷风对着小鸟吹。 千万不要将鸟笼直接摆放在窗口或者是阳光直射的地方,一定要注意做好保暖和避光工作。刚出巢的小鸟抵抗力很低,一点温差都有可能伤害到它们。
由于画眉鸟属于山区种类,而本地属于亚热带气候区,春、夏、秋三季气温较高,昼、夜温差小,加上雏鸟出壳后要经过20多天的饲养管理,因此,在饲养管理中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,应将幼鸟笼放在通风阴凉处饲养。在炎热的夏天,除清晨和傍晚各喂一次活虫外,白天应将幼雏移到室内窗台有微风处喂养。夏天雨水多,空气潮湿,幼鸟易患烂嘴病和瘫痪病,每天喂养要定时定量,切勿过饱。雏鸟一般出壳后20多天后开始鸣啭,为使雏鸟出笼后歌声悠扬婉转,这段时间须做好鸣啭(学叫)训练,在雏鸟出售后,将经过训练的老母鸟购买回来继续训练幼鸟鸣啭,这样雏鸟在出售时可以鸣叫。由于雏鸟饲养时间较长,生长缓慢,应做好防疫注射,在雏鸟15日龄后进行禽类综合防疫注射。
画眉鸟育雏期约为20天,幼雏破壳后,开始为仰卧姿势,3天以后开始能站立,7天后全身开始长出白色茸毛,14天以后白色茸毛完全被换成栗色茸毛,嘴也由黄色渐渐变成微带褐色。这时需对幼鸟进行人工锻炼,每天将幼鸟从鸟巢中取出2次,放回鸟笼中,训练幼鸟活动,同时喂一些鲜嫩的蚂蚱。
幼雏在20天后即能鸣啭,约25天后可随亲鸟(一般由老母鸟带领)到鸟笼各处活动,此时可将亲鸟提走,改喂幼鸟。在幼鸟尚未完全离巢前,仍需喂一些活虫及煮熟的蛋、米糊等软食,2个月后可完全离巢并参加鸣啭,这时应把鸟笼挂在比较安静而偏暗一些的地方,不要让强光直接照射幼鸟。
喂养幼鸟应注意,由于它长期生活在温暖舒适的巢中,身体还比较柔弱,所以应把鸟笼放在比较安静,温暖而且阳光不太强的地方,一般室内的窗台比较合适。此时的幼鸟食量很大,每天可吃15-20只活虫子,应喂一些大的麻牛(即黄粉虫)、幼龄的油葫芦。每天要喂2-3次米汤和煮熟的小米。幼鸟在出飞前应喂一些鲜嫩的油葫芦,使幼鸟养壮,为以后出飞打好基础。幼鸟大都在夜间脱壳,脱壳后1.5个月即可出飞。幼鸟出飞要循序渐进,可先用笼钩挂着鸟笼放出去,再换成鸟架把幼鸟笼放到架上去,训练幼鸟出飞。这时还须把幼鸟罩起来,防止幼鸟受惊。每次出飞时间是1-1.5小时,在幼鸟能自由鸣飞后,每次可飞3-4小时,逐渐延长鸣飞时间。